Course

台灣電影:本土論述與國際風格 Taiwan Cinema:Local Discourse and International Style

 

本課程是由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/族群與文化碩士班提供。

 

本課程提供研究台灣電影的方法學,分別以文本(符號學方法研究)與論述(Ernesto Laclau、Michel Foucault、Fredric Jameson、Jacques Lacan、汪暉)的理論,分析本土電影之敘事結構與歷史意識,並探討國際風格與在地文化經過重組後,所產生的論述衝突。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建立台灣電影史觀、學習文本分析與論述實踐,以及嫻熟「亞洲論述」。

 

課程用書:

  • 廖金鳳,《消逝的影像:台語片的電影再現與文化認同》,台北:遠流,2001。(建議必須購買)
  • 尤根‧歐斯特哈默,《亞洲去魔化:十八世紀的歐洲與亞洲帝國》,劉興華譯,台北:左岸,2007。
  • 鄭樹森,《電影類型與類型電影》,台北:洪範,2005。
  • 阿姆斯(Roy Armes)原著, 廖金鳳,陳儒修譯,《第三世界電影與西方》,電影資料館, 1997。
  • Emilie Yueh-Yu Yeh and Darrell William Davis, Taiwan Film Directors: A Treasure Island (New York: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, 2005).

 

為求學習成效完美,請購買課本!

 

Instructor(s) 人文社會學系 蔣淑貞老師
Course Credits 3
Academic Year 97學年度
Level 適合大學部高年級選修
Prior Knowledge 選修者應具備文學與電影的基本素養,並可聽懂台語片中的閩南語發音
Related Resources Course Video 課程綱要 課程行事曆 課程測驗

HIT :16722
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