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課程是由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生命科學院提供。
本課程為「轉譯醫學資訊」。
2004年,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提出「轉譯醫學(translational medicine)」的概念,透過基礎與臨床的互動,希望將基因體研究的成果,轉化為臨床的應用。數年後,隨著「新世代定序」(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, NGS)技術的發展,累積大量的高通量(high throughput)分析數據與鉅量數據(big data)。而利用鉅量數據來進行資料探採(data mining),「精準醫學」(Precision medicine)也走向個人化的醫療與預防性的醫學。
在基因體研究的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的過程中,需要尋找臨床與高通量數據間的相關連性。這就會牽涉到保護個人隱私等倫理,法律與社會議題(ELSI)等議題。
本課程將以應用的實例,為同學說明如何由分子層次解讀致病機制,再由致病機制聯想到臨床應用,並透過試驗讓其成為治療的共識。
參考資料來源:
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,http://www.cdc.gov.tw/
衛生福利部資料科學中心,https://dep.mohw.gov.tw/DOS/cp-5119-59201-113.html
中央研究院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,https://www.twbiobank.org.tw/new_web/index.php
中央研究院台灣精準醫療計畫,https://tpmi.ibms.sinica.edu.tw
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,https://www.nih.gov/
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,https://portal.gdc.cancer.gov/
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,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
其他國內外相關來源 :
2004,美國生物醫學研究 : 基礎科學、轉譯科學和臨床科學。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16174693/
2011,美國國家科學院 : 邁向精準醫療。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22536618/
2012,楊永正,「結合醫療、生活與基因資訊,迎向智慧醫療的新世代。IBM 2012智慧醫療研討會。Aug. 24, 2012。https://www.digitimes.com.tw/tech/dt/n/shwnws.asp?id=0000300861_2G67S91A706Q7O09H0D9I
2014,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資訊建設計畫(National Health Informatics Project, NHIP)」。https://hdsr.ym.edu.tw/files/11-1274-1530.php?Lang=zh-tw
2015,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,精準醫學計畫的近程與長程目標。https://www.nih.gov/sites/default/files/research-training/initiatives/pmi/pmi-working-group-report-20150917-2.pdf
2016,世界醫師會大會「台北宣言:健康資料庫與生物資料庫之倫理考量」。https://hualien.tzuchi.com.tw/rec/images/stories/files/regulation/2016_Declaration_of_Taipei-_Chinese.pdf
授課教師 | 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 楊永正老師 |
---|---|
課程學分 | 2學分 |
授課年度 | 111學年度 |
授課對象 | 研究生 |
預備知識 | 學習FHIR的背景知識 - 請自行上線學習 學習FHIR 需要瞭解html、javascript (JS)、json 等基礎知識。若你不熟悉這些技能,請自行上線學習: |
課程提供 | 課程影音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