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課程是由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提供。
建築,在上兩個世紀跨越古典原則而走入現代性,歷經了現代運動的烏托邦理想以及當代形式風格的流變,我們看見了這種種的文化論述與空間實踐,其實是建築師或理論家在面對著歷史傳承、美學形式、社會文化、甚至個人情感等各種向度中,企圖以形、物、意、情的表現,而透露出的一種積極而主觀的獨特心境與詮釋。
綜觀這些具體空間形式的表現,有實有虛──有隨物賦形的客觀陳述;有藉以言此類彼的跨界指涉;更有如詩法中的「興」一般,不在準確、沒有必然的邏輯,而洋溢詩意、情趣、經驗的聯想──是一種「呈於象,感於目,會於心」的辯證與實踐。
跨越歷史的時間軸,本課程企圖在建築理論、時代美學、與設計創作之間,經由對於烏托邦理論的反芻,或者建築空間想像的再解,以不同的主題形式與觀點,建立一系列的論述,來詮釋或呈現關於建築自身或其相關領域的多向度課題。
課程用書:
教師自編教材。
為求學習成效完美,請購買課本!
授課教師 | 建築研究所 龔書章老師 |
---|---|
課程學分 | 3學分 |
授課年度 | 98學年度 |
授課對象 | 研究所學生 |
預備知識 | 無 |
課程提供 | 課程影音 課程綱要 課程行事曆 |
週次 | 課程內容 | 課程影音 |
---|---|---|
第一週 | 課程簡介 | 線上觀看 |
第二週 | 不朽的紀念性─微觀、數大、雄渾與浩瀚 | 線上觀看 |
第三週 | 從古典到現代─建築空間的傳承與再造 | 線上觀看 |
第四週 | 點、線、面的本體重建─由古典的幾何律則和比例韻律談起(1/2) | 線上觀看 |
第五週 | 點、線、面的本體重建─由古典的幾何律則和比例韻律談起(2/2) 可見與不可見─透視擬真的時空再現與想像(1/3) | 線上觀看 |
第七週 | 可見與不可見─透視擬真的時空再現與想像(2/3) | 線上觀看 |
第八週 | 可見與不可見─透視擬真的時空再現與想像(3/3) 啟蒙與復古─現代建築的濫觴 (1/3) | 線上觀看 |
第九週 | 啟蒙與復古─現代建築的濫觴 (2/3) | 線上觀看 |
第十週 | 啟蒙與復古─現代建築的濫觴 (3/3) 給下一輪盛世的現代性探索─新世紀的啟蒙、理性與實證 | 線上觀看 |
第十二週 | 太陽神與酒神─理性與感性的空間辯證 (1/4) | 線上觀看 |
第十三週 | 太陽神與酒神─理性與感性的空間辯證 (2/4) | 線上觀看 |
第十四週 | 太陽神與酒神─理性與感性的空間辯證 (3/4) | 線上觀看 |
第十五週 | 太陽神與酒神─理性與感性的空間辯證 (4/4) 從典雅到媚俗‧從嚴謹到鬆散─建築審美觀的典故與新意 (1/2) | 線上觀看 |
第十七週 | 從典雅到媚俗‧從嚴謹到鬆散─建築審美觀的典故與新意(2/2) | 線上觀看 |
課程目標
建築,在上兩個世紀跨越古典原則而走入現代性,歷經了現代運動的烏托邦理想以及當代形式風格的流變,我們看見了這種種的文化論述與空間實踐,其實是建築師或理論家在面對著歷史傳承、美學形式、社會文化、甚至個人情感等各種向度中,企圖以形、物、意、情的表現,而透露出的一種積極而主觀的獨特心境與詮釋。
綜觀這些具體空間形式的表現,有實有虛──有隨物賦形的客觀陳述;有藉以言此類彼的跨界指涉;更有如詩法中的「興」一般,不在準確、沒有必然的邏輯,而洋溢詩意、情趣、經驗的聯想──是一種「呈於象,感於目,會於心」的辯證與實踐。
跨越歷史的時間軸,本課程企圖在建築理論、時代美學、與設計創作之間,經由對於烏托邦理論的反芻,或者建築空間想像的再解,以不同的主題形式與觀點,建立一系列的論述,來詮釋或呈現關於建築自身或其相關領域的多向度課題。
課程章節
課程週次 | 單元主題 |
第一週 | 課程簡介 |
第二週 | 不朽的紀念性─微觀、數大、雄渾與浩瀚 |
第三週 | 從古典到現代─建築空間的傳承與再造 |
第四週 | 點、線、面的本體重建─由古典的幾何律則和比例韻律談起 |
第五週 | 可見與不可見─透視擬真的時空再現與想像 |
第六週 | 啟蒙與復古─現代建築的濫觴 |
第七週 | 給下一輪盛世的現代性探索─新世紀的啟蒙、理性與實證 |
第八週 | 邁向新建築─現代主義的烏托邦理念 |
第九週 | 太陽神與酒神─理性與感性的空間辯證 |
第十週 | 讚嘆物質─材料、技術與裝飾的繁與簡 |
第十一週 | 建築的原性─主體的消失和客體的自發 |
第十二週 | 從典雅到媚俗‧從嚴謹到鬆散─建築審美觀的典故與新意 |
第十三週 | 破格的樂趣─主體的回復與慾望形象的表現 |
第十四週 | 化現實之銹為想像之金─狂譫與現實的錯身化境 |
第十五週 | 是非題的辯證─建築、雕塑與環境地景的實驗 |
第十六週 | 擁抱荒謬‧創造差異─空間計畫的理性與狂喜 |
第十七週 | 期末作業 |
課程書目
教師自製教材。
評分標準
項目 | 百分比 |
上課出席 | 25% |
每位同學必須在學期當中,準備一個30分鐘的建築理論作品簡報 | 25% |
學期末需繳交一篇25頁的理論報告 | 50% |
本課程行事曆提供課程進度與考試資訊參考。
學期週次 | 上課日期 | 參考課程進度 |
第一週 | 09/18 |
|
第二週 | 09/25 |
|
第三週 | 10/02 |
|
第四週 | 10/09 |
|
第五週 | 10/16 |
|
第六週 | 10/23 |
|
第七週 | 10/30 |
|
第八週 | 11/06 |
|
第九週 | 11/13 |
|
第十週 | 11/20 |
|
第十一週 | 11/27 |
|
第十二週 | 12/04 |
|
第十三週 | 12/11 |
|
第十四週 | 12/18 |
|
第十五週 | 12/25 |
|
第十六週 | 01/01 |
|
第十七週 | 01/08 |
|
第十八週 | 01/15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