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CW story

【2015徵文獲選作品】第三名 黃彥禎 先生

2015-10-15

【2015徵文獲選作品】第三名 黃彥禎 先生

 

我與 OCW 開放式課程

 

開放式課程最大的優點在於其對於學習者的便利,課程影音和講義上傳網路,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很容易的使用。也因此,在期中期末考時,OCW往往成為學生們的救星。像是化學,在我大一時,一些沒去上課的同學,在考前一晚,下載了涵蓋整個考試範圍,李大偉老師的化學開放式課程,並配合兩倍速甚至三倍速的快轉播放,很快就「複習」完畢。我一方面覺得有些敬佩,但另一方面卻又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。是該這樣使用的嗎?

 


第一次使用交大OCW,是在我高中畢業那年。當時,我因故住了院,由於來得突然,沒帶什麼東西就進了醫院,只能勉強翻翻手機,看看有什麼樂子好找,結果,竟發現了交大開放式課程的微積分影片──那是好幾個月前,推甄上了之後,有感自己自傳上寫了「自主先修」,遂抱持一種自動自發的心態,把一些課程放進手機,結果竟一片未看,實在是有點心虛。反正也無事可做,不如接上耳機試著努力一下好了。

 


小小的手機螢幕上,是風格強烈,台風自信十足的白啟光老師。課程的內容是關於微積分裡的極限:什麼無窮小?什麼又叫作無窮靠近某數?即使是現在的我,也不太能精確的回答出來,畢竟自己讀數學的。然而,我卻對老師的一段詮釋,感到記憶猶新。

 

這個深刻的理解,是我人生中最被記得的片段之一。為什麼會記得這麼清楚?因為,在我的腦海裡,不單只是課程內容,還留著老師說話的印象!寂靜的病房,我的心卻彷彿飛到了真正的教室一樣,教室黑板前,剛毅堅實的語氣,老師是這麼詮釋的:「所謂的無窮趨近某數,就是說要有多靠近,就有多靠近。」在我的腦海,不只有句子,還有整個畫面,聲音……

 


課程不單單只是學識上的傳授,而在某種程度上也傳達了教育者的人格與理念。而OCW的課程影片真實的記錄下來。

 

交大OCW影響我最深的課程,是林琦焜老師的「變分學概論」。

那是我大二的事了。學期結束前的期末考轟炸,把我折磨得不成樣子,但很莫名的,在最後的考試到來之前,突然有了四五天的空檔。這些時間應該是要拿來唸書的,但離下次考試時間太遠,竟提不起勁。那是一種想做什麼,卻都動彈不得的情況,不想唸書,卻不能完全放鬆出去玩,想要看一些閒書,卻因著疲勞,一頁都讀不下去。舉步維艱的空洞。最後,我竟然決定去找OCW看。

 


現在想來,或許是因為自己不太想主動唸書,想找一些對考試有幫助的課程吧。結果翻著翻著就找到了這門課。剛好這學期有修其他林琦焜老師的課,老師上課蠻風趣的,不如就聽聽看吧。沒想到,一看之下就入迷了,老師用一種充滿個人風格,輕鬆卻極為自信的方式授課。最一開始,他並不是從學問最基礎講起,而是娓娓道來「變分學是為了解決怎麼樣的問題才誕生的?」談笑講古之間,還談起學問與人格的問題,和自己對時事的看法。我被吸引,開始半認真的學習這門學問。

 


上學期結束,到了大二下,課業與其他雜務日益繁忙,我竟延續著變分學一週數次的網路課程內容,甚至當作一種娛樂。那是一種非常奇妙的心理,紮實的學習,感覺到自己在成長,就如同打電玩擊敗敵人獲得的成就感。而沒想到,這門學問,竟與下學期必修的力學有著不可分的關係,當我終於意識這件事情後,竟對知識產生一股莫名的感動。

 


作為一個大學生,我認為OCW不只是一個補救教學的存在,更是一門真正的課,而自己積極主動的參與,能使自己所受的影響比想像的還要深。

 

除了知識之外,老師有條理組織課程的方式,以及對學界的一些批評指教,也都令我非常佩服,儘管我已經在老師其他的課堂上聽過了,但換了一種心態聽講,這些看法讓我眼界更開闊。我特別喜歡老師的一句話:「上大學就是要從地上站起來。然後,你就可以清楚的看看自己,然後就能看看四周多廣闊。」後來,老師退休了,我感到莫名的愁悵,但我想這些影因應該還是能超越時空,影響無數的學生吧。

 

畢業前,我想再去查詢一些課程,竟發現以前參加過的「文藝復興講座」也被整理成OCW,而在某部影片中,發現以前的自己,正笨拙的發問。當時無心好奇之舉,被記錄下來,或許被某個人看到,能解決他心中一點點的疑惑,一想到這些,我的內心就雀躍不已。

OCW story